主办: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    | 中国文明网 | 山东文明网

微信公众号

新浪微博

文明潍坊网络频道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» 专题库 »潍坊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»英雄故事

  1945年8月17日,潍县集中营解放,被关押在此的2000多名西方侨民获救。如今70年过去了,当年生活在这的孩童已是白发苍苍,不过他们仍记得潍县集中营这个地方。2015年8月17日,曾被关押在潍县集中营的难友及后代共80多人自发回到潍坊,故地寻访,缅怀历史,凭吊故人。

 

 

  莎莉·费舍尔

  美国

  代表妈妈,来看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

 

  70年后的2015年8月17日,上午9时许,来自英国、美国、挪威、比利时等国的友人来到乐道院抗战纪念馆前的十字广场,缅怀那段历史,这次前来探访的有12位当年的幸存者。他们在签到处按下手印,并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。另一侧,工作人员将折好的纸鹤粘在了背景板上,友人写下自己的名字,以表达怀念和祝福。

 

  来自美国的莎莉·费舍尔虽然不是潍县集中营的亲历者,但她的妈妈当年曾在潍县集中营生活过,如今已经去世。这次来潍坊,她说是代表妈妈来看看这个地方。

 

  “听妈妈讲过许多当时在集中营时的生活片断,当时集中营里生活艰苦,每天都要吃茄子,以致到了后来,一听说茄子就有了条件反射,特别不想吃。从潍县集中营离开后的好多年,妈妈听到‘茄子’二字就有反应。”莎莉说,这次能来看看妈妈当初生活过的地方,心里特别感慨,她希望世界和平,不要有战争。

 

  帕特丽夏·玛格丽特和海瑟·珍

  加拿大

  给父亲的铜像揭幕,忆往事动情哽咽

 

  谈及潍县集中营,就会想到埃里克·利迪尔。8月17日,他的两个女儿帕特丽夏·玛格丽特和海瑟·珍来到现场,成为众多难友交流的对象,大家诉说当年曾经接受利迪尔的一些帮助,向他的后人表达谢意。

 

  利迪尔墓地纪念碑和铜像高高矗立在十字广场西南角,上午10时许,帕特丽夏·玛格丽特和海瑟·珍共同为父亲的铜像揭幕。海瑟·珍说,父亲是一个善良热情的人,当时集中营里有很多小孩没有父母,父亲就承担起了为人父母的责任。站在父亲的铜像前,谈及父亲的一生,海瑟·珍几次哽咽,难抑心中的激动。

 

  这是两姐妹第二次来潍坊,2008年5月,她们选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日子来这里纪念父亲,父亲作为奥运会冠军,她们认为也代表了一种奥运精神。70年前的8月17日,潍县集中营里的难民被解救,只可惜她们的父亲没有等到这一天。“我们现在生活在加拿大,能回来参加这次活动很开心。”海瑟·珍说。

 

  科特里尔夫妇

  英国/美国

  拿着平面图,向孩子们讲解里面布局

 

  98岁的约瑟夫·科特里尔和88岁的乔伊斯·科特里尔是对老夫妻,当年都曾被关押在潍县集中营,如今英国、美国都有他们的家,这次潍坊行全家来了14口人。

 

  70多年前,约瑟夫和乔伊斯相识在北京,两人都曾各有家庭,而且四人是好朋友,后来因为战争,两人都失去了爱人,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。

 

  在潍县集中营时,乔伊斯在厨房工作过,约瑟夫跟利迪尔还是室友,利迪尔生病后,乔伊斯曾去医院看望,他们都对利迪尔的印象特别深刻,早上5时30分会准时起床,带着孩子们运动。约瑟夫在集中营里订婚、结婚,利迪尔都是见证者。

 

  约瑟夫说,自己年龄大了,记忆力不是很好,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。但乔伊斯则对集中营里的一切记忆犹新,她带着一本书,里面有张集中营的平面图,她给孩子们讲解着,当时哪里是篮球场、哪里是医院……

 

  在纪念馆里,乔伊斯还拿出一份特殊的纪念品,是一个装在塑料袋中的小布袋。布袋是她亲手制作的,上面用各种颜色绣着一些人名。她说,这是当年一起被关押的难友们的名字,她指着上面的名字,向自己的孩子讲述着记忆当中的情形,并希望孩子们能记住历史。

 

  哈康·叶福礼

  挪威

  找到曾住过的房间,向孙辈讲以前的事

 

  86岁的哈康·叶福礼来自挪威,与他同行来潍坊参加活动的还有他的妻子、儿子、女儿和五个孙辈。70年后重返这个曾经留给他磨难的地方,哈康·叶福礼感慨万千。

 

  哈康·叶福礼的父母是挪威传教士,父亲在一次事故中丧生,母亲带着他到了烟台,他在芝罘一所学校上学,1942年10月被抓,1943年8月被关押到了潍县集中营,一同被关押在这里的还有他的三名亲人。

 

  哈康·叶福礼在潍县集中营期间,起初住在24区,后来转到四楼的一个房间。当天故地重游,在靠近四楼楼梯的一间房子里,哈康·叶福礼很兴奋,因为这是他曾经住过的房间。

 

  哈康·叶福礼告诉记者,当时在这个房里共有8个孩子,在一个班里,1945年被解救时,正好毕业。因为在一起仅有几个月时间,如今过去了许多年,他已经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了。

 

  哈康·叶福礼指着纪念馆外的一栋楼告诉孙辈们,当时那里没有这样的楼,外面是庄稼地,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。这扇窗子上方有一半墙挡住,正好容一个人住,这里是他“快乐的角落”,在苦难的日子里,这个角落给他留下了很多回忆。他不停地给孙辈们讲着当时的情形,并合影留念。

 

  哈康·叶福礼告诉后辈集中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当时的乐道院没有台阶,出门就是大院子。进到新开放的纪念馆里,他看到一些当年的照片,不停地跟自己的亲人介绍着当时的情形。

 

  庞特姐弟

  比利时

  创办集中营难友网

 

  来自比利时的詹尼特·庞特和利奥波德·庞特姐弟两人此次来到潍县集中营纪念馆感慨良多,两人不时拿起相机,对着纪念馆中的事物一一拍照。“我4岁时来到集中营,那个时候弟弟才刚刚出生,直到我7岁那年,才被救出。”詹尼特·庞特说,虽然在集中营内经历了很多事情,对这里的环境、建筑物印象深刻,但是经历的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,只记得跟集中营里几个孩子一起玩的回忆。

 

  詹尼特·庞特表示,当他们被解救出集中营后,她感到非常高兴,因为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。如今再次回到当年的集中营,詹尼特·庞特还见到了当时一同生活在集中营22区的老朋友,这让她非常开心。

 

  而弟弟利奥波德·庞特因为当时年纪非常幼小,对于集中营内的生活基本没有印象,但他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来记录集中营内的生活。“我在比利时建了一个网站名叫‘WEIHSIEN PAINTING’,通过这个网站联系到了很多当年生活在潍县集中营的难友。”利奥波德·庞特表示,他离开集中营之后就没有回到这里,想通过建立网站了解更多当年发生在潍县集中营内的故事,以及这里的变迁。

 

  利奥波德·庞特表示,虽然现在自己已经年老,但是只要身体许可,他会把这个网站一直维护下去。“这个网站是公益性的,每当我收集到图片信息时,感觉非常开心。”利奥波德·庞特说,这个网站不仅让当时集中营内的难友重新联系在一起,而且通过回忆集中营内发生的事情,让更多的人能够珍惜和平。

 

  站,记录当时的生活

  布彻兄弟

  加拿大

  年幼时的“飞机记忆”,至今让他害怕

 

  来自加拿大的布莱恩·布彻和艾德里安·布彻兄弟来到集中营,看着记忆中的建筑,哥哥布莱恩不时向弟弟讲解。“我3岁的时候来到集中营,6岁时才从这里离开。”布莱恩对记者说,当时他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集中营生活,而弟弟艾德里安还没有出生。

 

  布莱恩说,在集中营的时候,他的父亲被安排到厨房做面包,而母亲则在厨房里负责切菜。“那时候冬天很冷,为了取暖我们会出去捡煤球。”布莱恩表示,当时困苦的生活让他印象深刻,集中营里的难友会用手表、衣服等东西,跟集中营外的老百姓换食物,其中鸡蛋是最多的,“有些围墙是日本兵看管不到的,集中营里的人就用长杆子把东西吊出去,换回所需要的东西。”

 

  艾德里安虽然没有亲历这一切,但是父母经常会和他讲述当年在潍县集中营的生活。“父母告诉我,当时在集中营内,生活环境很糟糕,他们的生活室面积很小,而且每个人分到的食物也非常少。”艾德里安说,通过父母的回忆,他能感受到当时在这里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,并且能感受到战争给这里的人所带来的绝望。

 

  布莱恩表示,他现在依然记得每天许多飞机从集中营上空飞过时,人们惊恐的叫喊声。“对于当时幼小的我来说,那段回忆让我至今感觉非常害怕。”布莱恩告诉记者,“我在潍县集中营前的纪念碑上找到了我和父母的名字。”

 

  布莱恩说,此次重新回到这里,他感到非常激动,让更多后人了解这段历史。

 

  王成汉

  中国贵州

  曾是当年解救组成员,事后未再提及

 

  在人群中,有一位老先生,身材并不魁伟,但精神矍铄,说话也利索,乔伊斯、利迪尔的两个女儿等纷纷与他握手、交流,哈康·叶福礼更是称他为“一名伟大的战士”。这位老先生是90岁高龄的王成汉,解救潍县集中营难友的美军“鸭子行动组”七成员之一。

 

  据了解,王成汉1925年出生在武汉汉口,目前居住在贵州贵阳。70年来,解救潍县集中营难友的经历他从未提及,直到今年美国难友Mary找到他,才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。

 

  王成汉告诉记者,1943年,18岁的他考进了当时的四川大学物理系。1944年秋天,到庐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军青年军,后来参加了译员培训班,并被OSS(美国战略服务办公室)招募进入OSS四个行动组之中的SO(特别行动组)。之后,他在云南开元受训,再回到昆明时被分配到了SI(特别情报组)。

 

  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投降,行动组接受任务,到潍县集中营解救侨民。王成汉等一行7人从昆明乘轰炸机出发,16日到达西安,17日一早到了潍县。当时日本在中国北京、沈阳、海南岛都有集中营,美军分别派了SI成员去搭救,每个组都以禽类名称为代号,王成汉所在的这支队伍就叫“鸭子行动组”。

 

  1945年8月17日9时30分,“鸭子行动组”抵达潍县集中营上空。飞机降到约150米时,能够看到潍县集中营里的侨民了,而机身上的美国空军标志,让整个潍县集中营顿时沸腾。低空约137米时,机上人员准备跳伞。王成汉因为从来没有真正跳过伞感到非常害怕,直到后面的人推了他一把。仅9秒钟,他就降落在了潍县集中营外不远的高粱地里,侨民们跑出来把他们扛进集中营。伞兵身上的纽扣、徽章,包括降落伞的碎片,都成了争抢的纪念品。有些女孩甚至剪下伞兵的一小撮头发留作纪念,再小一点的孩子们则跟着他们到处走。

 

  12岁的Mary与王成汉年龄相差不大,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1997年至1998年间,Mary开始寻找“鸭子行动组”成员,6名美国人中有两人离世,另外4人也找到了,就差王成汉没找到。后来通过网站及王成汉的孙子,最终确认了王成汉的身份。“这段经历从来没有对外说起过,只有我孙子知道一点,我儿子都不知道。”王成汉说,重新回到潍县集中营,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。

 

  当年离开集中营时,哈康·叶福礼17岁,他甚至没来得及记住王成汉的样子,再相见,两位老人感慨万千。哈康·叶福礼说,当时的王成汉是一名是超人,来自天空,而自己只是一个男孩,当看到天空中飘来救星时,他太兴奋了。更想不到的是,70年后,他还有机会再见恩人。

 

  潍县集中营

 

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本为报复美国限制日裔美籍人士在美国本土活动,1942年3月,日军设立了潍县集中营,关押了约2000名西方侨民(后来交换战俘释放了500名),其中包括327名儿童。关押人员有后来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辅仁大学附中教师恒安石,英国著名奥运会400米短跑冠军埃里克·利迪尔(因病在集中营内去世)等。

 

  集中营的人士曾经得到了当地农民和抗日部队的同情和帮助。当集中营物资匮乏的时候,当地人民悄悄为他们运送食物,抗日组织为其传递信件,并帮助恒安石等人成功逃脱,及时把这一消息告知位于重庆的美国大使馆。

 

  当地人民还把美军空投的物资偷偷送进了集中营,帮助集中营的大多数人员幸运地渡过了囚禁岁月,直到1945年8月17日被解放。(潍坊晚报 齐英华 张振民 张帆)

 

 

 

 

Top